现在很多人啊,病的不轻! 还记得南京限购吗?9月25日,南京突然出台了主城区住房限购政策,当时21君还戏谑:看来,南京人民离婚率可能要赶超上海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 截至26日下午5点半,南京有对夫妻离婚,是平日正常离婚人数的3倍。离婚者以35岁—45岁之间的中青年为多,其中不乏白发老人和孕妇。有一些夫妻,因来不及准备离婚材料而没能办理。有夫妻办离婚时一直搀着手笑容和蔼如常,并没有痛苦表情。 离婚群众情绪稳腚,并没有痛苦表情 9月25日,南京创下了认购套、成交套新房的纪录,是周末高峰期的两倍。而新政实施首日的昨天,南京新房认购量下滑到套,成交量套。 如果为房离婚已经看腻了,我们来看其他“病状”的。 以下是来自深圳某业主号召邻居的帖子。心理要有多扭曲,才会发起这样的“保卫战”? 图片来源: 股社区年轻人快要失去奋斗信仰了。一段对话,满腹辛酸。 小伙子:“社保、个税,杂七杂八地扣下来,一年到头剩不到5万块钱。哥,我干年才能拥有你这样一套房子。” 房东:没关系,你刚毕业,工资会涨的。 小伙子:有关系,因为房价也会涨的,据说你这个房子还能涨到10万块,但我们公司估计也要歇菜了,老板不断裁人,要套现去买房保值。 房东:国家会想办法让房价不再涨的,再说了,这个公司不行,你还可以找其他公司。 小伙子:任志强说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任何理由降房价。 房东:别听他瞎说,你不知道他微博都被封了吗? 小伙子:但他每次都说准了,听他话买房的都赚了。虽然话难听,但说的好像都是事实,不像其他人虚情假意不面对现实问题。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看到书里写的都是“吃人”二字,现在每天的各种新闻中只看到“买房”二字。因为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房价,可有闻到越来越重的焦糊味? 有人说现在的楼市,很像去年点之后的A股。这或许夸张了,但我仿佛闻到了烤焦的楼市传来的越来越重的糊味。 有三个数据表明,高杠杆之上的楼市或已不可持续: 第一,个人房贷6月末余额达到16.55万亿元,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5%水平,该比例已经达到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顶峰时期水平。 第二,中国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已达8.6%,不仅较去年暴涨,也与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历史高点8.0%相当接近,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 第三,有学者测算,中国的楼市价格,在一线城市已经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包括日本25年前的水平,中国三个一线城市房地产的市值已经可能超过了美国所有的房地产的价格! 说通俗点,现在的银行资金,都快被居民贷款购房“杠光了”。中国地产市场正用百米跑速度冲刺,透支了今后很多年的涨幅,如果没有大的调控政策出台,历史性拐点随时都可能出现。 也许某一时刻,一只黑天鹅飞出来,就将成为压倒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绝无仅有的疯狂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认为,研究房地产市场这么多年,可以肯定地说,像今天这样的疯狂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年的“4万亿”,引发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中的一次大狂欢,但当年无论是房价的绝对值、杠杆的使用,以及投机因素,都无法和今天相提并论;年,中国房地产数据最好的一年,房价涨至市场上难觅空头,交易量创历史最好,但也无法和今天比。 今天房地产的最大问题,不是什么年是否是历史大顶,而是在一个去库存的大周期下,市场经历了一次惊人的加杠杆和与居住需求无关的大涨。尴尬地是,在市场偏离去库存主题的同时,热点城市重新祭出的降温政策,无论是限购,还是限贷,都成了解读未来走势的反向指标。凡是限购限贷的地方,都引发了更进一步的上涨和恐慌性的购买。 高房价拐点只等一件大事,会很快发生?! 文章有点长,但看完所有脉络都清晰了,整个人都舒筋活络了。 来源:贺江兵(ID:hjiangbingjinrong),内容有删减 作者:贺江兵(优选金融副总裁) 房价上涨实现了金融风险大转移这轮持续时间或许最长涨幅最大的房价上涨,正在或已经完成了金融风险的转移。从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地方融资平台的金融危机、到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成功的转移到炒房客,再到普通的购房者。最终为本轮房价买单的还是所谓刚性需求的普通老百姓和相信房价永远会上涨的房产投资者。三大危机渐行渐近1、首先,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隐现。年中央和地方总负债率不算高,不过单看地方政府负债率,则并不乐观。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除以全国GDP总额,则达到23.6%,远超美国地方政府13%~16%的负债率上限,也接近加拿大的25%上限,无疑是相当高了。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但贵州省和辽宁省的债务率分别达到.2%、.47%,超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划定的%债务率红线,此外,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债务率分别为.23%、.7%,也略过红线。部分地区和省份已经出现地方债危机。而这些地区大多是老工业基地,边穷地区,在整体经济处于下滑周期,极其容易出现地方债危机。2、其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累聚。地方融资平台早已有之,只是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核裂变式膨胀。在年之前,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举债主要靠这类城投公司举债。年爆发的云南城投违约事件首次引发公众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北京中科医院假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