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2-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润喉糖、龟苓膏、酸梅汤、阿胶蜜枣……这些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都吃过,而且当成“零食”每天在吃。

不过,这些我们认为不仅好吃而且养生的食物,在中医眼里却是不能随意食用的中药。

如今,很多人对于中药零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食用时往往忽略了中药性质和自身体质的结合。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讲究食养有节。

有依有据,对症食用,才能把中药零食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

-01-

润喉片

中药润喉片或润喉糖,在成分往往会选用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如金银花、黄芩、板蓝根、冰片,包括清咽利喉的胖大海、蝉蜕、桔梗、罗汉果等。

虽说润喉片针对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咽痛有良好的医效,但由于药物成分性凉,不适宜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

长期服用的话,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肺气虚寒等症状。

此外,一些润喉片为了改善口感,在辅料中常加入甜味剂如蔗糖等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随意服用。

同时,在含服过程中,不要将药物总放在一个部位,可以适当调整位置,防止局部黏膜被较高浓度的药物持续性刺激。

-02-

健胃消食片

小时候,酸酸甜甜的健胃消食片对于吃货们来说,是可口的“福利”。

我就曾有偷偷过了太多健胃消食片,导致严重腹泻的经历。

消食片的成分多以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山楂为主,其中陈皮运脾健胃,山楂和麦芽改善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太子参和山药健脾益气。

对于胃痛胃胀的人,按时按量嚼着吃几片,确实方便也能立即见效。

但消食片中最主要的是山楂,山楂中的酸性成分较多,胃酸过多的人食用后,会使胃内的酸度急剧增加,有胃溃疡的人会加重病情。

-03-

龟苓膏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药膳。入口即化,吃后回甘,质感滑嫩。

正宗的龟苓膏选用的鹰嘴龟是名贵的中药,可清热解毒;土茯苓则可去湿;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药物,润肠通便。

龟苓膏具有滋阴养颜、拔毒生肌的保健功效,对于经常口干心烦、面部痤疮、习惯性便秘的人,一碗龟苓膏下肚,就能缓解症状。

但龟苓膏偏寒凉、滋腻、易损阳气及脾胃,并不适合所有人当零食吃,而且不宜多吃。脾胃虚弱、胃寒怕冷、舌苔厚腻的人群,就不宜吃龟苓膏。

同时,龟板还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孕妇和月经期的人群也要注意。

-04-

阿胶蜜枣

常言道:“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阿胶蜜枣在女性群体中尤其受欢迎。

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尤其是阿胶对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十分有效。

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来说,食用阿胶蜜枣有助于改善面色黄白、心慌怕冷、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

虽说经常吃些有一定好处,但阿胶蜜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每天最好不要多于10颗。同时,蜜枣口味滋腻,多吃还容易上火。

-05-

酸梅汤

炎炎夏日,一碗冰镇的酸梅汤是消暑解渴的必备。

酸梅汤用乌梅、山楂干以及少量陈皮和甘草熬煮而成,有消食和中、生津止渴、解暑化湿等作用。

但重点在于里面的原料——乌梅。一方面乌梅富含有机酸,可促进唾液腺及胃酸的分泌,利于开胃;另一方面,大量饮用容易对胃肠造成刺激,引起反酸烧心的不适。

同时,外面售卖的酸梅汤通常会冰镇以及加入大量的糖,食用后会加重湿气,怀孕的女性也不宜食用。

-06-

茯苓饼

茯苓,性味平和,是中医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具有健脾宁心的作用,针对脾虚食少,惊悸失眠功效明显。

茯苓饼主要由茯苓细粉、米粉、白糖等加工而成,有助于提高食欲、帮助消化,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咳嗽。

但市面上的茯苓饼,添加糖量太多,不适宜想要减肥或血糖高的人群。同时,因为茯苓具有一定的利水的效果,不建议便秘的患者过多食用。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中医上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也可运用到食物之中。

中国千年来的生活体验,已经将食物和中药溶成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之文化。许多中药零食,既有特定的药理功效,又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因此食养须求其所宜,其所忌,在进行食补前应先了解体质,才不至选择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义。

只有遵循“辩证论治、因人而异”的中医用药原则,才能对症下药。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真實地記錄傳承者

長按二維碼關註·「壹脉」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