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拍的菁园桃花) 桃花依旧 小蜜枣 桃花又开了。 花花朵朵,郁郁累累,一派繁华。即便是颓圮的篱墙,也能被热烈的桃花点燃。满树新绽的桃红,总是能帮深陷在柴米油盐里的人或断壁残垣中的景挣脱出一点热闹和活力来。 在所有的花里,最容易让人起春心、情爱和婚配联想的,大约也是桃花了。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的艳,是深艳,从颜色到魂魄,从视觉到心理到文化,可谓艳入骨。间或,还有那么一点轻佻。但因为桃花又兼具避世隐居、仙境长生的传奇特色,所以,每次看桃花,总觉得她的气质里,带着几分不好捉摸的飘忽。 这样的飘忽不定,总是让我想起两千七百多年前的一个女子。她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的女儿,因嫁给息国国君为妻,故称息妫(妫是陈国姓氏)或息夫人。相传她出生时,十里桃花,提前盛开。艳若桃花的息妫,生如落花随风飘。 《左传》记载,蔡侯与息侯的妻子都娶自陈国,并且是姐妹,当息妫嫁往息国时,途经蔡国,蔡侯调戏了这位小姨子,息侯大怒,派人跟楚文王密约,让楚来攻息,息假意求援于蔡,而楚伏击蔡。这条诡计后来是实现了,蔡侯成了楚囚。但蔡侯为了报复息侯,就把息妫的美告诉了楚文王,于是楚文王顺手牵羊又把息国给灭了,把息夫人带回楚国强迫她满足自己热浪滚滚的情欲。息妫嫁给楚文王之后,生堵敖及成王,未一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这话虽然凄凉,却也刚毅。楚文王听了心里更加敬重媳妫,因为这些都是蔡哀侯引起的,于是,楚文王发兵彻底灭了蔡国。 根据刘向《列女传》里的记载,息妫在忍受了长久的污辱之后,有一天偶然在城池旁,邂逅了暌隔已久的息侯,正在充当着守门的仆役。原本以为委屈但还有点盼头的日子,似乎是一下子望到头了。息妫告诉息侯,活生生的分离,不如赶紧死了团聚得好,决绝的身躯,顷刻跳下了城墙,息侯目睹妻子的死亡,也在那一天结束了自己脆弱的生命。鲜血流在地上朵朵状如桃花,楚人就在他们的溅血之处,遍植桃花,并建桃花夫人庙来纪念他们,于是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桃花夫人的悲剧,引来不少诗人感慨。王维是同情她的。“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在男权政治里,最流行的论调就是,红颜祸水,女色误国。上古夏商周,末代君王无不栽在女人的手里。妺嬉迷惑夏桀,妲己迷惑商纣王,褒姒迷惑周幽王。吴王夫差毁在西施手里。就算息妫似乎是个受害者,可息国与蔡国因她而灭亡却是不争的事实。王维提笔写了这首诗,同情美丽的桃花夫人,反对当时的主旋律。 但文人骚客的诗酒聚会,谈红颜祸水似乎是一种时髦。所以当又有人谈起桃花夫人息妫时,所有文人都力推当时的大文豪杜牧赋诗一首,杜牧也不推辞,就像王维一样挥笔立就,写成一首七绝。诗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息妫住在楚国王宫里,面对花开花落,无言以度春秋。杜牧对这事的观点是,毕竟息侯与息国的灭亡命运都是因你而产生的,你不在当时就殉节自杀,这就比不上后来坠楼的那个绿珠了。 绿珠是石崇一手培养的歌女,是富丽堂皇的金谷园里最出色的佳丽。孙秀在风闻了绿珠迷人的艳丽和风采后,派人前去索要,石崇没有答应。习惯于说一不二的孙秀被唐突回绝后,勃然大怒,矫诏下令,收捕石崇。石崇为孙秀所杀,绿珠跳楼自尽,为主人尽了忠。绿珠为石崇殉节值不值当,姑且不论。杜牧自己“楚腰纤细掌中轻,赢得青楼薄幸名”,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息妫呢?站在道学和男人的立场上,理解息夫人是很困难的。 还是王维既有温度又足够客观。“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息妫的处境,可谓两难。一个因自己做了亡国奴,一个对自己百般宠爱还生了两个儿子。在两难的处境里,她内心必定有着无限的凄楚,只能在沉默中慢慢地学会坚强,在爱恨之间恪守自己脆弱又牢不可破的底线。所以我喜欢王维的这句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如果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男人的贞洁,那息妫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就是属于女子的坚定了。 关于息妫的结局,还有一说。她协助楚国贵族评定了子元之乱;楚文王死后,她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这些记载,虽有传奇色彩,但或可说明,桃花夫人存活于后世,并非仅凭着一张桃花脸。 人生如寄,不管什么结局,也不过时光匆匆有限身。不变的是,横竖每到春来,桃花依旧笑春风。 年3月30日星期六00:50 我爱蜜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