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上班第二天

先来看一个消息

▼▼▼

终于有人和我一起上班了

哈哈哈

迎接大家的是24节气的寒!露!

冷空气和+台风也一起来了

台风“艾利”最新消息

广东天气今日16时,“艾利”(强热带风暴级)中心在距离惠来偏南方向约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

预计,“艾利”8日夜间到9日白天在南海东北部海面徘徊少动,强度维持;9日夜间起折向西南方向移动,趋向海南东部海面,强度逐渐减弱。

9-10日,粤东有大到暴雨,梅州南部有中雨局部大雨,珠江口东侧、河源有阵雨。

惠州北风加大+气温下降

台风“艾利”一直徘徊仍拒绝上岸,

并向我们扔了个风吹不断的天气。

今早小编出门

差点被风吹走……

大家都知道北方冷空气正在南下,

北方已冷成这样

噗,请不要羡慕

惠州20℃以上

然而惠州的小伙伴也不要高兴的太早,

中国气象爱好者:

在台风艾利的吸引下,

冷空气南下幅度很深,

会直达广东沿海。

因而惠州也会↓↓↓↓

降温、降温、降温!

虽然降温幅度不算太大!

惠州10到11日有中雨

在回追对寒露节气比较没有实感,不过“艾利”即使一直徘徊仍拒绝上岸(↓↓)并向我们扔了个风吹不断的天气。预计明天重阳节以多云为主,风速依然比较给力,适合登高(注意安全别被吹跑),而冷空气的小动作也会带来局部的阵雨。

看清楚啦,

最低气温是22℃+

而不是30℃+啦!

所以一定注意别着凉了!

提示

1、重阳节当天无明显降水,适合登高及户外活动,但风力较大,需注意防御。

2、“艾利”后期路径有较大不确定性,请及时   候: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养   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天气突然转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又该如何养生?

先注意

1足部保暖2适时添衣3朝盐晚蜜4不要憋尿

必须要防范

感冒!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

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

可以这样做

1常搓大椎穴提升阳气防感冒

深秋感冒多发,要养成习惯,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大椎属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2每天中午弹中指,强心护心

寒露以后,气血流注心包经,这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冬天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方法是:每天中午弹中指——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增强心阳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

寒露节气最便宜的养生方法

吃对七种豆

1红豆2大豆(黄豆)3绿豆4豌豆5黑豆6豇豆7蚕豆

注意了!

寒露饮食养生关键词

润燥●平补●增甘

滋阴餐,润肺燥

从寒露时节起算真正入秋了,外界气候中“燥气”大盛,我们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

比如一餐中主食可以加一些糯米、芝麻、乳制品,蔬菜多以萝卜、莲藕、番茄为主,肉食可以选择鸭肉,养生汤则可选择白菜蜜枣煲猪肺、淮山北芪煲瘦肉等,外加雪梨、银耳、百合、蜂蜜制作的甜品,这样一餐就有很好的滋补肺脏的效果。

温热食物最相宜

天气越来越凉,要多吃温热的食物,尤其是早上,一碗热热的五谷粥是最佳选择,唤醒你的消化系统,让你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少吃点苦,多点甜蜜

寒露开始,饮食要遵循减苦增甘的原则,比如水果中的梨,蔬菜中的胡萝卜、藕等。尤其是胡萝卜对于缓解秋季眼睛干燥和皮肤瘙痒大有好处。红枣也是这个时候的时令养生佳品,放入炒锅,炒至微黑,健脾作用更强。若加入大麦茶一起泡水喝,对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大有帮助。

不过最后要提醒各位的是,秋天的台风变化多端,随时会转变路线哦~

▍图文来源于:网络、

广东天气、

惠州天气、

中央气象台、

中国气象爱好者、最爱大北京(ID:beijing-beijing-)、人民日报、珠江商报、广州日报

▍小编:小胖(私人,等你来打骂,情和俏都不要)

↓点击阅读原文,一秒钟订阅惠州头条,觉得不错就点一下下面的大拇指。









































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
白殿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